首页>> 移除栏目>> 政协提案>> 2017年提案
关于发展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提案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18-03-26 09:31

1 、提案第 20170135

   题: 关于发展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提案

人: 何唯平

办理类型: 主办协办

承办单位: 环保局,市住建局

   容: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及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安排:污水处理要“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或分散型生态处理设施,使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5%左右,重点镇达70%左右”。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生态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对未来10年的规划中,除了把发展中心放在促进当地第二产业的增长外,将重点发展当地的旅游业,这势必对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社区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河源全市面积1.56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90万,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地多人少,区域分布范围分散,地势多变。目前,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污水管网建设难度大、投资大、使用率低,后续管网收集困难,维护耗费人力物力,难以与城镇建设相匹配。而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管网集中、可根据人口集散地灵活布置、使用率高、、能耗低、特别是资源回用率高。因此,该类系统不但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还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为适应本市地多人少的区域分布特点,满足各区域居民生活、生产的污水处理需求并提供资源化程度,提倡采用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大大加快河源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建设步伐。

   议:

       1.建立相应的监管框架

    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在工艺选择、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保障模式等方面与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照搬,应根据具体现状特点、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风俗习惯,坚持“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应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开发方面增加中水回用率指标,在投资建设前就引入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强调全过程实施,保证后续运行效果。应建立相应的社区运行职责分工,提出针对小型系统的监控指标,污水产生者和处理者的责任、义务及处罚规定等方面细则。开展实施污水零排放机制和试点工作。建议通过人大立法,颁布“中水回用法”,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促进污水的资源化。不断完善和细化制度体系,提高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

    2.优化政策补偿

    除了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强制推广和监督外,还应从政策方面予以扶植。如对自筹资金建设中水设施的企业,政府可优先提供一定的环保项目贷款,或给予财政贴息;减免中水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政府部门对建成使用的中水项目给予投资额的30%经济补助,明确规定中水价格,提高排污费价格等。

    3.建设示范项目,开展标准化推广

    通过建设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示范项目,从源头收集的规范化操作到尾端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工艺,收集成熟的运行管理经验,培高养素质的技术人员。在全市政府机构、特别是人口密集型政府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群等开展标准化的项目示范点,使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经济效益深入人心。通过宣传标准化运行经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同类系统。

    4.逐步实施对老旧工业园区、传统社区的绿色改造

    对采用中水的企业和单位,制定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根据中水产水量作为补贴和奖励依据。对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新工业园区的开发应该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根据各企业区域分布、污水性质、规模大小,逐片、逐级制定强制污废水中水回用期限,达到中水回用目的,避免污染环境、地下水及威胁人体健康,实现减排和水循环。

    5.推行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的智能管家技术

    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已能满足针对分散式的小规模的污水处理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智能管家服务,提供本地/远程监控、运行和服务,实时的污水水质、工艺运行数据可远传至智能云中心,进行集中监控。各工业级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能进行有效的精确测量、快速反馈故障、及时执行工艺操作。此项技术能弥补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短板,减少各网点的专职人数和人为失误,换之以第三方专业机构远程集中托管,进而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并且避免出现项目后续有故障无人知、知故障无人管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共享,积极优化工艺运行参数,减少能源消耗。因此,智能管家可提高监控效率,保证各分散的系统的稳定运行,更加可靠、高效,更具有可持续性。建议划拨专项资金研发“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智能管家”,普及全市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联网化和智能化。建立“全市分布式污水处理点监测网”,并定期发布全市分布式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榜单,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