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主监督>> 政协提案>> 2021年提案
关于做强做精红色旅游的系列提案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21-09-22 11:40

提案第 20210066

题目:关于做强做精红色旅游的系列提案

提案者:民进河源市基层委员会、陈惠锋、肖蓼、曾淑梅

办理类型:主办协办

承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党史办教育局

案由:

红色旅游是一种文化创新、一种教育创新、也是一种经济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召示革命前辈精神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彰显“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伟大理想信念,让人民群众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精髓的了解,增进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巩固,进一步加强发展传承教育,让后一辈牢记革命前辈的历史,更好地纯洁思想,弘扬爱国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河源是全国较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像紫金革命老区、东源县康禾镇曲龙村的中共河源第一支部旧地、连平九连东江纵队活动旧地,和平、龙川等;养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这广东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周恩来、澎湃、徐向全、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河源领导过革命斗争。河源还是东江纵地的根据地。

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没有统一规划,区域联动力有待加强。对红色资源旅游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把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纳入乡村振兴大规划,市、县上基本还没有制定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红色旅游与全域旅游结合的不够紧密。目前全市红色资源中,基本上没有有效的整体红色旅游编制在开发规划,没有规划一条县区之间完整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路线,更没有与乡村振兴、国情教育有机结合,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系统全面的反映我市红色资源的史料和影视作品。较好的只有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其他红色资源遗址的规划建设还处于空白地带。

二是保护意识不浓。没有很好的保护机制。目前,对红色革命旧址遗迹的管理和保护基本处于无管理机构、无专职人员、无专项经费的“三无”状态,政府部门之间配合不力。全市的红色资源遗址,基本是存在一种游离状态。对红色文化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思路不明,缺乏长远谋划。保护措施不到位,很大部分旧址、遗迹没有立碑标记和简介展示。群众主动保护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调动不足。特别是那些村民房屋旧址,房屋自然衰败严重。有人居住的房屋常年只有老人在家生活,维修困难,有的革命旧址房屋即将倒塌,如一些县区的红色资源遗址保护现状堪忧。

三是维护资金不足。对革命旧址保护的投入力度不够,红色资源的开发目前尚处于抢救性保护状态。于维修资金不足,导致很多红色资源遗址破败损毁严重。省市级红色旧址保护较好,县级红色旧址因资金匮乏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县级红色旧址已濒临毁灭状态。五县一区都存在或多或少这现象。

四是没有制定红色文化的核心,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五是宣传推广力度有限,没有把河源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出来。

建议:

河源山青水秀,既是岭南客家文化发祥地,又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厚重的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交汇成河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河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以及河源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统筹规划,全力打造河源红色旅游圈。一是将全市红色旅游整合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可以把龙川中共苏区县定为全市红色旅游中心,以紫金、连平、和平、东源、源城为辐射,确定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大构架,把全市的红色文化资源高度整合,并加大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在全市形成“一盘棋”、并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最大化。二是突出重点红色景区建设。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对有红色资源特色的县区,打造成我市精品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景区。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一个综合性的革命历史展馆,更好地让后人瞻仰、铭记历史,发展传承

二、确定核心,广泛挖掘河源红色文化资源。一是通过成立革命旧址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旧址普查方案,明确普查步骤;采取座谈了解、走访当地知情人、填写调查表、现场拍照、查阅相关资料、建立电子档案等形式,对革命旧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旧址建设与保护等内容进行普查,对有重大影响的革命旧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最好能编制成红色资源旅游小手册,进行广泛宣传,让全市人民都能了解历史,更好发传承。二是把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旧址与乡村振兴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进行保护。可考虑利用龙川“中共苏区”这一金字招牌,深度挖掘土地革命时期,与龙川相邻的和平、连平两县与中共苏区的红色历史。三是确定以“东江三杰”为核心的红色文化,通过扩大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三位革命先驱的故居、纪念馆、文化园的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网红打卡点。四是全力打造河源红色旅游精品。可利用影响新中国历史大事件、重要人物为主线,打造以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革命旧址、紫金县人民政府旧址、炮子筒、“血田”、苏区红屋以及龙川回龙“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河源革命先辈、中共七大代表方华(罗响)建立的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源城埔前镇上村村罗焕荣烈士故居等组成一条涵盖各县区完整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全力打造河源红色旅游品牌。并且深度挖掘与这一条线路相关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故事,用足用活用好红色资源的同时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全省红色旅游精品景点。

三、加大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力度,在全市大力营造“红色河源、革命圣地”的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定期宣传河源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二是举办全国性的河源红色文化研讨会或以“河源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著名专家学者、作家的笔墨来扩大、提升红色河源的知名度。三是在市区主要出入口和全市公路、高速交通等主干道,设置“红色河源、革命圣地”或“中共红色苏区”等内容的导视牌,推出宣传标语、大力宣传、提升河源红色形象。四是宣传、文化部门要积极联络剧作家,将我市红色革命故事编写成影视剧,以扩大影响力。可以考虑打造河源首部红色旅游题材的沉浸式话剧。在红色革命遗旧址,采用话剧艺术手法和红色旅游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台高质量、深内涵的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将静态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动态的话剧表演相结合,突破以往红色旅游较为单一、线性的游览模式,加入多元立体话剧表演,使观众零距离观看、感受和体验剧情,迅速地沉浸到历史情境中,让讲解员以剧中人物的身份出现,大大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五是打造红色旅游宣传歌曲。采取“红色旅游+诗歌+音乐”的方式,创作一首旋律优美感人,节奏流畅明快、深沉大气、使命感强、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歌曲,实现红色旅游与诗歌艺术、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六是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宣传景区。拍摄红色宣传片、红色微电影、精彩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上播放,积极推介红色景区、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区还要围绕主题,适时推出一些富有特色、吸引力强的旅游节事活动,例如革命生活体验、红色歌会等。还可以利用影视剧、文学作品等扩大宣传,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四、“红色旅游”进校园。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时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旅游是培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可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区内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结合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接受红色教育和红色精神的洗礼,让未成年人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五、全力推动红色研学项目落实落地。讲好河源的红色故事、发展故事,积极着手制定河源红色旅游发展新规划。全市上下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红色全域发展的实践行动中,迅速反应、及早谋划,全力推动红色研学项目落实落地,切实以红色项目建设带动红色产业发展,以红色产业发展助推全域旅游升温,放大红色效应,打造红色名片,真正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立足我市红色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文创产品研发应用,将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创意,打响红色品牌、擦亮红色名片,形成特色品牌带动效应。各县、区、镇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系统谋划、多方联动,精心打造红色研学点,制定灵活多样的红色研学菜单,统一产品标准、统一销售平台,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生命力、有文化内涵的品质工程,带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六、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好红色资源。一要不断加大红色旧址保护力度。对无标志物、已遗忘的旧址、遗迹,相关部门要根据史志部门提供的资料做好立碑标记,详载红色史,加强保护。对有标志物、已纳入省市县保护目录的旧址要积极争取项目,抢救保护好红色旧址。二要确定红色旧址管护人员,明确管理责任人,负责日常的管理、接待、宣传等工作。三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用于红色资源开发。设立红色旧址保护专项经费,使我市革命旧址得到有效保护,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加大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做到以点带面,连成线,连成片,改善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