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徐创胜:诚乃是“金”,和而生“利”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10-08-03 11:30

徐创胜:诚乃是"金",和而生"利"

《河源民企》记者  李福登

徐创胜档案:河源市东源县人,1956年5月生,2007年8月MBA结业。旗下有河源金利大酒店有限公司、河源金利养殖有限公司、河源金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源市滨江金利大酒店有限公司、新丰江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先后任市政协委员联谊会名誉会长、市工商联副会长、市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市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市客家联谊会名誉会长、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东源县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东源县工商联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系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市五届政协委员,东源县五届、六届政协常委。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东省优秀企业家"、省"优秀经理"、市"先进私营企业家"、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个人"、东源县政协"爱心委员"等荣誉称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人大代表、河源市政协委员、河源市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河源金利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河源市滨江金利大酒店董事长、河源金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河源金利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新丰江旅行社董事长……

这一连串引人注目的荣誉和职衔后面,是一个人的名字:徐创胜。

"做人也好,创业也好,我始终坚信'诚信是金,和中求利'。"在滨江金利大酒店七楼办公室里,眺望着窗外风景秀丽的新丰江,徐创胜微微地笑着,淡淡地说。那一抹自然流露的笑意,给徐创胜平添了几许从容淡定的气度。

"认准的路就要埋头走下去"

跟许多白手创业的企业家相似,徐创胜也曾经历过一段曲曲折折的艰涩岁月;所不同的是,他所经历过的,似乎更为富有传奇色彩。回首走过的路,徐创胜认为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到新疆"支边"的生活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大西北那种恶劣的气候和环境的考验,磨砺出徐创胜豪迈坚强、粗犷不羁、吃苦耐劳的个性,使他在此后的创业路上百折不挠、迎难而上。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徐创胜什么活都干过。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重活"、"脏活"或"苦活"这些字眼。泥水工、搬运工、船工……他都做得有滋有味。许多工友因为经受不了苦和累,纷纷中途而退。虽然拼死拼活的报酬仅仅聊以糊口活命,但徐创胜没有退缩,他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他坚信自己能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有朝一日会改变自己和家庭贫困的命运。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也吹遍了河源这一方山水。压抑已久的徐创胜,终于看到了期待中的机遇,他毅然辞掉航运公司虽累却不失为"铁饭碗"的工作,义无反顾地"下海"捕捞自己的梦想。

 慧眼独具的徐创胜,从村里一个全村人都认为开采不出矿的烂矿窑里看到了商机。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这个似乎毫无希望的矿窑里。经过没日没夜的劳作,在村人怀疑的目光中,他承包的"烂矿窑"竟然采出了好矿,他因此挖到了"第一桶金"。

在徐创胜看来,挖矿非长久之计,因为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他决定另谋出路。那些日子里,徐创胜天一亮就往外跑,在大街小巷里转悠,寻找机遇,就像猎人端着一把枪,在林子里乱转。一天,他走累了,便在路边一棵树下歇息。这时,正好有个小贩推着一部人力三轮车走来。车上的苹果滚圆晶亮,甚是惹人喜爱。又渴又饿的徐创胜马上掏钱买了一个苹果。吃着甘甜可口的苹果,徐创胜眼睛突然一亮:摆水果摊,不也是一条很好的财路么?

说干就干是徐创胜一向的行事准则。他很快就将想法付诸行动。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那么有理想、有抱负的汉子,怎么就选择了摆小小的水果摊呢?然而徐创胜甘之如饴,乐在其中。他一直鼓励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认准的路就要埋头走下去。提起那段日子,他的太太江苑贵说,那时夫妻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由于所卖的水果鲜美、量足,童叟无欺,因此生意一日比一日好。随着生意不断做大,夫妇俩租了一个临街的铺面,做起了水果和糖烟酒、百货批发生意。由于徐创胜夫妇信守"诚信为人、和气经商"的准则,他们的批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诚信是金,和中求利"

一天傍晚,徐创胜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新丰江畔。一只鸟儿在夕阳下的江面上尽情飞翔,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此情此景让徐创胜心潮起伏,骨子里那种好胜、不屈的豪气油然而生,他决计要做搏击风雨的飞鸟,开创更加广阔的天空……

"想发展,搞房地产!"这是生意圈子里的共识。面对充满诱惑的房地产市场,徐创胜雄心勃勃,他把生意红火的批发部低价位转手给别人,开始涉足房地产。

创业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在徐创胜准备在房地产业大干一场的时候,恰逢整个房地产业转入低迷,原来遍地是金的房地产市场,一下子成了泥泞深深的沼泽地。"幸好没有把全部资金投入其中!"徐创胜倒抽了一口凉气。他意识到,房地产业隐藏着太多自己无法预测和驾驭的风险,不可久留,于是他决定转向其它行业。不过,究竟做些什么好呢?他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来。

"阿徐啊,我想过几天去你们河源呆一段时间,你帮我订个房好吗?"在深圳做生意的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无意中点拨了迷茫中的徐创胜——从酒店做起,进军旅游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业必然会突飞猛进。我们河源不是有好山好水好风景吗?河源的旅游休闲业肯定大有可为,徐创胜想。旅游休闲业中,承担着吃和住两个功能的酒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时河源上规模、上档次的酒店寥寥无几,徐创胜看到了当中的无限商机。不过,当时的河源市区虽然上规模、上档次的酒店不多,但大大小小的酒店也有数十家,他们在经营上各具特色,占尽市场先机,要想从它们口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而徐创胜对酒店业可谓一窍不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所以对徐创胜来说,做酒店业并非易事。然而,坚信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名堂来的徐创胜,毅然决定经营酒店业。

徐创胜在河源市区闹市中心购得一块土地,按星级标准建设自己心中的大酒店。从酒店最初的整体规划、筹建、装修以及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套到酒店业务走上正轨,徐创胜事必躬亲,边看边学,边学边干。为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之道,光周边大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一些高档的酒店,他就曾经数十次前往取经。

徐创胜一直以来奉行的经营准则是"诚信是金,和中求利",所以他给自己的酒店取名为"金利大酒店"。

1994年10月,金利大酒店正式开张营业。该酒店占地8000多平方米,装修豪华,设计独特,功能齐全,设有房务部、餐饮部、西餐(咖啡厅)、娱乐部、美容美发厅等,员工达300多人。一开始,徐创胜就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管理方针,在工作上要求员工严格执行酒店规定,坚持优质服务,"让客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徐创胜认为,要吸引顾客,在竞争激烈的酒店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自己的特色招牌菜。他与中餐出品部的师傅们一起,不断探索,博采众长,大胆创新,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创出了"金利水晶鸡"、"家乡薯丝煲"等一系列颇具客家特色的招牌菜,这两个菜后来被评为"河源东江十大客家名菜"。最近,他又独出心裁、推陈出新,以属下公司饲养的"走地三黄鸡"做文章,隆重推出了以"金利水晶鸡 "(该菜入选"新款东江十大客家名菜")等菜色组成的"全鸡宴",受到了顾客的青睐。味道独特、百吃不腻的金利水晶鸡 配上"到河源,来一腿"形象生动的广告,吸引了众多客人前来品尝,使金利大酒店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河源餐饮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之一。

由于徐创胜经营有方,名不见经传的金利大酒店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打开了经营局面,开业仅半年时间,就被市旅游局评选为旅游涉外二星级酒店,被市政府评为"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之后,该酒店先后被东源县公安局评为"旅馆业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评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旅游局评为"优秀星级饭店",被东源县政府授予"先进个体私营企业"和"纳税大户"称号,被市工商局、私企协会评为"先进私营企业"。2000年11月,为适应企业的发展,金利大酒店更名为河源金利大酒店有限公司,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旅游涉外三星级酒店,被省、市消费者委员会授予"消费者满意酒店"、"诚信单位"称号,被省有关单位评为"全省再就业先进企业"、"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被市爱卫会评为"爱国卫生模范单位",被市总工会、旅游局评为"旅游行业职业道德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从小个体户成长为酒店业巨子,徐创胜只用了几年时间,但其中所耗费的心血,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可以说,金利大酒店凝聚着徐创胜的所有希望,也因此,他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终于令金利大酒店脱颖而出,成长为河源旅游业界的一面旗帜。

"事业不能停滞不前"

许多人当事业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安于现状,安心享受去了,这其实也不失为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但对于"心有鸿鹄愿,展翅志翱翔"的积极进取者来说,当事业达到一定高度时,却只是另一段事业的开始。徐创胜属于后者。他说,事业不能停滞不前,就像人走路一样,一旦停下来,就不想走了。当金利大酒店生意蒸蒸日上、美誉频传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新的思索。

面对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徐创胜决定拓展自己的事业。在经营金利大酒店的同时,他在广州、东莞等地也开设了酒店。这些酒店菜色全部以河源特色的客家菜为主,所需的包括新丰江天然水等主要原材料每天都从河源运进。

为保证原材料的需求和质量,徐创胜成立了河源金利养殖有限公司,在东源县仙塘镇开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种养场,年出栏肉猪近万头,出栏肉鸡10多万只,养鱼3万多尾,出产数量可观的水果。还成立了金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农业开发。在东源县开设了一间花生油加工厂,月产"土榨花生油"5000多公斤。

2003年,金利大酒店收购了新丰江旅行社,进一步拓展了业务。

随着河源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徐创胜认为,有必要再建一间大型的星级酒店。于是,位于市区新丰江畔、按四星级标准建造、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综合型酒店滨江金利大酒店于2006年9月顺利竣工开张。站在酒店上,近可览新丰江的旖旎风光,远可眺笔架山、桂山、望郎回等河源名山。独特的地理位置配上完善的服务设施,滨江金利大酒店很快就成了市区的著名酒店。

据介绍,滨江金利大酒店拥有包括总统套房在内的各类型客房160多间(套),中餐厅共设有餐位1000多个(其中豪华贵宾厢房30多间,每间厢房均设有卡拉OK电脑点歌系统),龙凤厅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就餐,适宜举办各种大型宴会;此外,大型多功能会议中心、KTV贵宾厢房、休闲中心、西餐酒吧和商场等一应俱全。该酒店率先在全市推出入住客房免费拨打国内长途电话的惠客活动。

滨江金利大酒店甫一营业,即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其由名厨精心制作的"薯丝煲"、"金利水晶鸡"及"来一腿金利水晶鸡 "等客家菜因风味独特而入选"河源东江十大客家名菜",独具客家特色的"全鸡宴"更是深受顾客的欢迎,成为市旅游局、饭店业协会向游客推荐的特色菜。

"金利就是我们的家"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特别是服务行业,优质服务应摆在第一位。而要做到优质服务,就必须打造一支团结有力的员工队伍。为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发展,徐创胜不仅注重酒店的硬件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完善酒店的各项设施设备,而且本着"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更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徐创胜始终认为:重视人才、稳住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之本,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因素。因此,他坚持以人为本,早在2000年就主动成立了酒店党支部和工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团体的先锋模范作用,视酒店员工如兄弟姐妹,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金利的员工大部分为本地人,也不乏陕西、吉林、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员工。金利大酒店领班魏玉洁毕业前来河源几个酒家实习,后来却留在金利大酒店工作。究其原因,魏玉洁坦言"感觉这里氛围很好,能学到东西,就留了下来。"她说,在别的酒店,干他们这一行的一般都是三五个月甚至一二个月就换单位了,但在金利,她不知不觉就干了四五年。

徐创胜特别重视从下岗职工中吸纳人才,因为曾经当过工人的他,深知下岗职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各种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如会计、水电工、司机、管理人员等),在他酒店里重新上岗后,又有了用武之地。很多下岗职工从酒店开业之初应聘进来,由于热爱本职工作,一直工作到现在。金利大酒店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游文勇也是个下岗职工,下岗后,他曾在其他酒店工作过两年,在酒店管理方面颇有经验,在金利大酒店筹划之初,徐创胜就把游文勇请来,帮自己出谋划策,并且担负着酒店的日常对内对外的一应管理工作。游先生表示,跟随徐总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徐总用人不疑,舍得放权,在这里自己可以充分施展才华。

金利充分发挥工会和党支部的组织职能和带动作用,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主人翁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个叫罗小丽的餐饮服务员,自入职金利以来,上进心强,工作出色,经常受到表扬,但2002年春节后,她表现反常,不安心工作,经常出差错,还时常与几个要好的同事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工会干部发现后,立即着手了解。原来,罗小丽听说市区新开的一家酒店需要一批熟手员工,工资比金利高,正在劝说几个同事一起准备"跳槽"。工会立即召开了座谈会,就公司前景和员工"跳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工会干部还找一些员工谈心。通过讨论和谈心交心活动,罗小丽和一些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不再朝三暮四,安心留下来工作。罗小丽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后来被破格提拔为餐饮部领班,还被授予"优秀员工"光荣称号。

徐创胜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劳动,关心员工生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心尽力为员工谋福利,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切实搞好员工社会保险,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企业不断地保持前进和发展的活力。在他属下两个养殖场工作的员工的年薪达到2万多元。由于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员工们都能以金利为家,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金利始终都保持有一支团结、能战斗、稳定性强的员工队伍。

为增长员工见识,活跃员工身心,徐创胜每年都组织员工外出旅游观光,多年来已组织员工去过北京、桂林、厦门、海南岛和香港等地旅游。每逢节假日,他都拨出专款,组织员工开展卡拉OK大奖赛、球赛和歌舞晚会等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

徐创胜对员工的好,员工中的"元老"保安队长何炳麟感触颇深。他说,1997年,由于万绿湖旅游开发被限制,来河源的游客明显减少,酒店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记得在最困难的月份,徐总宁愿四处借钱发工资,也决不拖欠员工一分一毫,哪怕迟发一两天,他都不愿意让员工久等。当时,也有一些人离开了金利,不过,那些人大多是一些新进的员工或基层员工,大多数员工则选择了留下来,与金利共进退,他们打心眼里说:"金利就是我们的家"。何炳麟对记者说,跟了徐总十多年,现在不但在这里找到了爱人,还把家安在了酒店里,一家人吃住都在酒店里。提起徐总深深的知遇之恩,何队长眼眶湿润了。

何炳麟说,为了回报金利和徐总对他们的信任,保安队在保安方面一直做得很细心、很周全。他们经常进行消防演习和保安专业训练,保障了金利酒店十多年来无消防和安全事故。

在金利员工中,很多人都认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乐意一辈子做下去的工作平台。房务部李桂林经理坦陈,自己自1995年从普通服务员做到今天,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部门经理,象她这样由员工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在金利约占30%之多。

在金利,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蔚然成风,员工与老板、同事与同事、上级与下级、服务员与顾客之间亲如一家,整个金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逢年过节,徐创胜都会带队上门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家庭。遇到员工重病或碰到较大困难时,他不但亲自或托人上门探望,还组织员工捐款,助其度过难关。在酒店商场工作的李少欣,因患脑溢血入院抢救,急需大笔的医疗费。徐创胜得悉此情况后,马上送上1万多元慰问金,并发动员工们捐款2万多元,使病人及其家属深受感动。

酒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赢得了员工们的高度认可,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员工们都把金利当成了自己的家,工作积极主动,人人争当主人翁,着力打造金利好形象。李桂林经理说,在客房部,经常有员工拾到客人遗忘的财物,她们都主动上交,由酒店通知客人领取。2002年7月7日晚,客房部领班蔡瑞霞和台班服务员刘燕拾到客人遗留在房内的现金9800元和价值约3000元的手机一部,当即主动上交到部门领导处,最后归还了失主。2002年8月20日晚,楼面部女职工蓝金花当值时,拾获就餐客人遗失在房内的一个钱包,内有现金9000多元,还有信用卡、身份证等证件,当时客人已离开,大部分员工均已下班,蓝金花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这些钱占为己有,但她主动将失物上交,并积极帮助联系失主。当失主满怀感激地拿出钱酬谢她时,蓝金花婉言谢绝了。2003年的一天,山西吕梁地区海峡经贸公司马老板来河源出差,入住金利大酒店,退房后,他不慎把总值十几万元的存折、银行卡和一部分现金遗留在酒店。整理客房的服务员发现后,第一时间交到酒店办公室。经过多方联系,遗失的财物一分不少地送到了马老板手中。深受感动的马老板连夜请人赶制了一面锦旗,送给金利大酒店以示感谢。他激动地对工作人员说,下次来河源,还住金利酒店。

"企业家要饮水思源"

提起自己的家庭,徐太太一脸幸福。她笑着说,最令他们夫妇宽慰的是,孩子们都很懂事,没有富家子女常见的那种骄娇之气,现在有的在新西兰读书,有的在国内上大学,在国外的孩子一边攻读学业,一边工作;在省城读大学的,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他们知道家里能拥有今天,是父母靠勤劳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父亲的经历,让他们深知"爱拼才会赢"的道理。也因此,在家里,孩子们都非常孝敬长辈、很听话;在学校,则以诚待人,刻苦学习,力争上游。徐创胜欣慰地说,自己最自豪地是妻贤子孝;和和美美的家庭,是他事业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十多年来,经过徐创胜的精心经营,金利由一个小型企业稳步发展成为拥有三星级的金利大酒店、准四星级的滨江金利大酒店、新丰江旅行社、金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多家分店和子公司的集团性公司,业务涉及餐饮、旅业、旅游业、农业、林业等领域,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现在,企业拥有数千万元固定资产,创造了数百个就业岗位(其中招聘下岗职工逾百人),每年上缴税收上百万元。

徐创胜致富不忘社会,不忘桑梓,坚持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他说,企业家要饮水思源,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为社会多做善事,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为支持家乡建设,他拿出80多万元为仙塘坭坑村修建了一条长3公里多的水泥公路,使乡亲们告别了坑坑洼洼的泥土小路。为支持家乡社会事业,他为市体育馆建设捐款4万多元,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捐款5万元,为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捐款10万元,为东源县一小捐款3万元,为河源中学捐款6万元。他热情拥军,每年"八·一"建军节都主动慰问消防官兵,还为源城消防大队捐款5万元购买消防设备。此外,他还积极为扶助孤寡老人、伤残病人、特困职工和赈灾等捐款捐物……据粗略统计,多年来,徐创胜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约200万元。

由于成绩突出,徐创胜本人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东源县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会长、市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河源饭店业协会会长等,并被各级评为"优秀经理"、"优秀职工之友"、"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并获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展望未来,徐创胜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他说,中共十七大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市委陈建华书记提出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基本市策,对民营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民营企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他将把现在的事业当作新的起点,开拓进取,努力开创事业的新篇章。

(摘自《河源民企》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