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政议政>> 专题视察
关于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09-02-18 03:45

关于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情况

的视察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现状,为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好言献好策,市政协组织部分常委组成专题视察团,于5月中下旬对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团分七个视察组分别赴市直和各县区,通过听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召开校长、老师座谈会,深入学校实地察看,对市直和各县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协主席会议对各视察组视察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市政协五届七次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各县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2007年9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和10月11日我市召开全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更呈加快发展态势。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2008年定为"教育年",举全市之力发展教育,以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07年8月1日至2日,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率领河源党政考察团,赴梅州考察教育发展情况,学习梅州经验。提出了"学梅州、找差距、兴教育"的口号,进一步明确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陈建华同志为组长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由县(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相应机构,确保完成五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二)科学制订了规划。
  目前,市直和各县区均根据实际制订出台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方案,明确了普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至2011年的普高工作目标及措施,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分工。至2011年,市直和各县区在校生总规模将达到14.4万人,比2006年增加7.2万人,其中普高增加4.2万人,职高增加3万人;普高和职高在校生比例将达到6: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5%
  (三)掀起了办学新高潮。
一是政府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投入28亿元用于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各县(区)政府也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加快高中扩建、新建进度。市直2007至2008年度投入4165万元用于市直高中阶段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筹措资金3.36亿元,新建2所中职学校。源城区2007年投入300万元,建设埔前一中学生宿舍。东源县投资2.5亿元的东江中学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东源中学扩建工程已启动。和平县今年安排普高专项经费1000万元。连平县以连平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重点,计划把连平中学校园面积由8万平方米扩大到28万平方米。龙川县今明两年计划投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经费3750万元,新增学位3200个。紫金县现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办学。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强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我市的高中阶段教育事业,诚邀有识之士共同搞好高中阶段教育。如,东源东江中学目前在社会上募集资金5092万元;连平中学累计筹措社会资金2100多万元。
三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79947人,比2006年实际增加7880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61.84%,比2006年提高4.45个百分点。其中,普通高中学校43所,在校生57861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校)15所,设置了电子、数控、社区医学、体育、旅游等30多个专业,在校生22086人。
  (四)教师队伍不断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解决师资缺口问题。全市现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763人,学历达标率为75.6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936人,学历达标率为7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32%。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逐年上升,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尤其是在2008年3月17日,市委书记陈建华率领由80多人组成的招聘团,到华南师范大学招聘教师123人,有力地推动了师资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市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8年提高市直教师待遇,将市直教师工资与市直公务员工资拉平,极大提高了市直教师的士气。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要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位缺口大。
  目前,每万人中的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全国为230人,全省为214人,我市仅有163人。我市高中现有规模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7年全市约有44.3%的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我市要在2011年达到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85%,年均要增加高中教育阶段学位约1.46万个,学位增加任务艰巨。部分县的高中教育阶段学位增加任务可以说异常艰巨,如紫金县200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32%,要在2011年达到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85%,年均要增加高中教育阶段学位约3800个,相当每年要新增一所高中的学位;和平县高中阶段学校现有校舍面积仅能解决7703个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但为了满足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学位的需求,勉强承担着10280人的学位,由此造成2577个在校生学位教学设施严重不配套。
  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规模与质量未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如2007年市技工学校、市职校、市工业学校出现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资金缺口大。

  市、县本级财政资金未能有效满足"普高"建设需要。省安排中职学校扩建启动资金2000万元;安排我市新建2所普通高中及扩建6所普通高中资金(具体数额待教育厅审定)正在申拨之中。目前,全市扩建和新建项目的所投入资金绝大部分属省财政转移支付和省下拨的专项教育经费,市、县本级财政资金真正到位的少之又少。如和平县普高学校扩建扩招资金和学校配套建设资金缺口约1.1亿元,和平是贫困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投入困难,压力非常大。
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尚未形成,政府拨款只能保教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基本没有落实。如源城区埔前一中,一年可支配的经费才20多万元,一年中要支付的水电费达6万元,学生学期月考费用12000元,一年新增的欠款利息达13万元,加上其他设施设备维修费、更新费、教师外出听课费、培训费等,可支配的经费难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不宽,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高中学校校舍普遍不足,不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学设备陈旧而不全,农村高中办学条件极差,生存非常艰难。
  (三)师资缺口大。
  师资不足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是制约我市普高教育的难点问题。目前全市高中教师4699人,如要在2011年完成普高任务,按照省规定高中师生比例1:13计算,需要增加约5610名高中教师,年均要增加1120名的高中教师,任务异常艰巨。如龙川县和紫金县到2011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别需增加高中教师1000人和1500人,年均要增加250名和380名左右的高中教师,新增教师的来源渠道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市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工资待遇水平远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高中优秀教师(特别是30岁至40岁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师资供需矛盾。如近两年龙川县就有18名优秀教师流失到珠三角地区,这些教师都是学校的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高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是影响我市普高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据了解,我市面上高中大部分教师的全日制学历为大专,或不对口的非师范教育毕业生,全日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较少。我市许多学校存在不能适应岗位的人出不去,会教书的人进不来,师资老龄化,学校对后进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等问题。
  (四)发展不协调。
  一是普高与职高比例失调。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没有发挥应有的分流作用,加剧了普通高中的压力。2007年全市普高在校生57810人,职高在校生22086人,在校生比为2.6:1;普通高中高一招生19343人,职高招生11164人,招生比为1.7:1
  二是农村高中发展远滞后于城镇高中,大量农村高中学位资源沉淀。各县区普遍存在县城高中学位紧缺,而农村高中学位大量闲置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农村高中建设长期被忽视,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差,农村生源涌向县城。各县区的重点高中招生时设定录取分数线,不到分数的考生需要交纳择校费,而广大农村高中即使没有分数线的限制,也无法招到足够的生源,造成高中学位的浪费。如紫金县的中山中学在2007年计划招生112人,实际只招到30人;还有市直的田家炳中学的办学水平由于落后于河源中学,2007年计划招生800人,但实际只招到300多人。
  (五)九年制义务教育薄弱。
  九年制义务教育薄弱是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直接带来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视察了解的情况看,九年制义务教育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大班额影响教学质量。如龙川田心二中,全校1100多学生,11个班,班平108人,其中最多的二个班分别是133、134人,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是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高。由于是义务教育,缺乏竞争和考核奖励体制,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加上大部分中小学学科教师配备不齐,教学质量提不上去。据了解,全市农村初中有60%以上教师、小学有85%以上教师不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授课。如和平县东水镇,全镇209位小学教师,能真正按新课程标准授课的不到10人。
  三是办学行为不规范。在视察中发现有学校违反义务教育法,设立重点班和普通班,并将有限师资源用于少数学生身上,影响教育公平。有的学校违反教育部文件规定,随意增减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乱购教辅书,有偿补课,随意增加学生、家长负担,直接影响和干扰"普九"工作的巩固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是市直和各县区对巩固和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缺乏科学、完整、系统的考核评价及管理体系,教师管理体制和教学评价体系滞后,一些学校教育教学没有真正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教好教坏一个样,影响了我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
  针对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统筹规划。
  坚持政府统筹、城乡并举、普及高中与九年义务教育并重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高中教育,合理配置高中资源。深入挖掘现有中学的内部潜能,努力扩大高中学位容量。在抓好城镇高中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农村高中的建设。制定促进农村高中教育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盘活农村高中的学位资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市直和各县区要在充分盘活现有城镇和农村高中学位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新建高中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问题是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难点。解决投入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按省、市有关规定,落实高中按生均计算的公用经费标准,足额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学校日常运转。抓好项目建设,按照规划论证一批高中建设项目,积极自筹和向上争取各类高中建设项目,将扶贫资金向高中建设倾斜。尽快完善面上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教育接纳能力。
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办学,营造全社会崇文重教的氛围。同时,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收费资金的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优惠政策,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吸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和外地骨干教师来任教。注重与省属师范院校合作,组织专科学历骨干教师参加本科脱产班进修,培养一批学历达标的高中阶段教师,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师资需要。注重对现有的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行职务胜任和计算机全员培训,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努力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和聘用合同制,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做到用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要逐年落实教师配备计划,根据办学规模和课程设置要求,按年度在学年度第一学期前核定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编制,并在当年7月份前配足教师。
大力加强高中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高中校长后备人才库。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高中校长的条件和素质要求,积极探索高中校长培养选拔途径和办法,努力培养出一批出色的校长。在选拔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中,应坚持在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端正,熟悉学校管理,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或教育行政干部中挑选。应及时配齐配强学校领导班子,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争取省和深圳等兄弟市的帮扶,开设高中阶段校长培训班,选拔一批校长及校长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或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跟班学习。
  (四)全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在立项报批、土地划拨、基本建设、融资、师资、招生、收费等方面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兴办高中阶段学校。允许各地依托重点普通高中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独立设置的"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鼓励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之间,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和联办学校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即将进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选择一批高中学校先行试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层干部由校长聘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按学校编制确定拨款额度,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尝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岗位工资制,允许教师工资津贴部分和年终奖金由学校统筹掌握分配,用于奖优罚劣。
  政府设立乡镇中小学教学专项津贴。津贴的发放可根据学校距离县城远近定为若干档次,并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绩效挂钩,实行动态管理,使每个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开展评选乡村明星教师活动,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激发每一位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推进城乡教育联动发展。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通过教育理念渗透、师资力量互派、教研成果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城镇学校教师的带动责任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跟进义务,从而推动农村学校教学教研的良性开展。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任教和跟班学习制度。
  (五)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路子。目前,技能型劳动力就业形势日渐看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一视同仁,加快发展速度,动员和吸引初中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读,推动初中毕业生分流,逐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趋于协调,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市场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调整设置对路专业,添置教学设施,聘请专业课教师,促进职校办学上的"订单培养"
  (六)努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基础,其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对高中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稍有松懈就会垮下去。要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源总量和质量,为高中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两个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动员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就读的长效机制。把动员入学与控制流失相结合,作为每年考核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坚持依法治教,降低辍学率;二是要建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绩效考评奖惩制、教师岗位淘汰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


   四、亟需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在视察中,各县区反映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亟需协调解决。
  (一)关于高中教师职称限额问题。
  我市现行职称限额基本上还是建市初首次聘任时确定的,近年来略有增加,但数量很少。不少高学历的年轻骨干教师因在我市聘不上高中级职称而流向外地。建议根据现行学校规模,适当增加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职称评聘限额,以稳定骨干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关于学校建设用地难问题。
  受国家紧缩地根的宏观政策影响,我市学校新建或扩建用地紧张,一些学校建设或扩建用地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学位资源的增长。在学校建设用地问题上市政府和市国土、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解决好,要加强与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对解决我市学校建设用地问题的大力支持。
  (三)关于学校负债沉重问题。
  各县区和各学校在实施"普九"义务教育期间,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债沉重,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在每年春秋季开学之际,经常发生开发商封堵校门的尴尬事件。建议市政府积极向省政府争取资金解决"普九"负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