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知识>> 政协理论
论凝聚共识与政治协商的重要关系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21-08-30 16:36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以上论述为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为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展现社会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为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越是这样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越要清醒认识到,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这是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使命。

关键词:凝聚共识 政治协商 人民政协

引  言: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这意味着人民政协在提高建言资政水平的同时,还要履行好“凝聚共识”的主要职能。人民政协只有把凝聚共识作为主要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使党的主张更好地落实下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进入新时代,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一样,凝聚共识已经成为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我们要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一、什么是凝聚共识

什么是凝聚共识?就其本质涵义上说,就是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在协商中,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采纳并集中大家的意见建议,也是凝聚共识。在政协内部,为共同目标而工作,是凝聚共识;面向社会,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解读好,也是凝聚共识。在方法上,说理说服,增信释疑,是凝聚共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也是凝聚共识。所以说,凝聚共识的涵义很广,是面对政协内外,采用不同方式手段的综合性工作。我们不要把它看小了,看窄了。

首先是凝聚共识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内部各民主党派团体各界人士以及各级政协委员的共识。广大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这个大平台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把人民政协这个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建设好,围绕一个共同奋斗目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思想认识的共同进步。其次是在政协工作中凝聚共识。统一战线和政协组织各方面人士认识理解接受党的主张的过程是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共党委采纳和集中委员以及党外人士智慧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研究宣传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把党的主张转化成社会各界的共识,更是凝聚共识。第三,广泛联系团结界别群众,扩大共识面。各党派、各界别、各团体的代表人士和政协委员通过广泛联系界别群众,团结界别人士,帮助界别群众反映诉求,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积极推动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同样是凝聚共识。这种凝聚共识是发散性的、有内在逻辑和关联的、一圈比一圈大的同心圆,也是更大范围的共识和使命。

二、什么是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爱国统一战线其他重要问题。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由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内部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程序是:党委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或政协党组提出的建议,研究并确定在政协协商的议题;政协党组根据党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安排协商活动;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政协要及时整理并报送参加会议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报送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三、凝聚共识与政治协商的关系

“凝聚共识”与“政治协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概念。凝聚共识是方向是目的,政治协商是职能是手段。为什么要实行协商民主?肯定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也不是为了协商而协商,协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增进共识,促进团结。过去大家常常认为,协商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看,凝聚共识虽然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作为基础和依托,但政协的主要功能还是通过协商凝聚共识,推动党政部门解决问题,或者帮助党政部门落实决策。

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的重要职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过去一段时间里,各级政协对建言资政关注度高、积极性高,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办法,而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相对薄弱,存在把履行职责简单等同于对政策制定提出意见建议、单向发力的现象。其实,从人民政协的历史过程看,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仅是人民政协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也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凝聚共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就是因为它具有凝聚共识的职能,将凝聚共识作为主要职能,是其履职的内在要求。履行好凝聚共识的职能,人民政协才能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更好地回答人民政协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人民政协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健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70年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在建言资政方面卓有成效。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在继续建言资政的同时,着力发挥凝聚共识的职能作用。

四、如何通过发挥凝聚共识实现政治协商

汪洋主席多次强调,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政协是政治协商的平台,是专门协商的机构,共识就是在协商中产生、形成和推动的。

一是要在各级政协委员中凝聚共识。通过学习让政协党组成员和党员委员先学一步,悟深一点,在委员中起到带头、中坚作用。十三届全国政协开展了谈心谈话制度,每个党组成员都要跟党外委员开展以凝聚共识为导向的谈心谈话活动,汪洋主席率先垂范,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安排。全国政协还有一系列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规范,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在履职工作中凝聚共识。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发挥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优势作用,紧扣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让政协委员带着问题、带着政策进行调研履职,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汇集、反映诉求,推动问题的解决,通过人民政协各种有效的调研、视察、考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既畅通渠道,化解矛盾,也增进团结和谐、凝聚共识。

三是在面向社会传播中凝聚共识。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创建的委员讲堂、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宣讲团等新平台成为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职的新亮点,这种新履职平台既是专门协商议政的平台,也是凝聚共识的平台,还是传播共识的平台。这种履职平台主要是组织政协委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主动发声,宣传阐释中央精神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同时运用现代网络新技术进行广泛传播,达到扩大影响、传播共识的目的。这一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不断提高质量。

四是在协商互动中凝聚共识。协商互动交流在政协各项履职工作已经得到普遍运用。比如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委员讲堂、专题宣讲活动等,都把互动协商交流作为重要的履职内容并作出制度安排。互动中既有问,也有答,问者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委员身后的界别和社会关注;答者不仅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也传达了政府部门的态度。这一问一答,既是协商,也是理性说服,达到了沟通交流、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目的。

五、如何在政治协商发挥凝聚共识职能作用

人民政协发挥凝聚共识职能作用,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凝聚共识的职能作用,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革命烈士和海内外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政治协商制度,一方面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政治协商这个平台,团结教育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党外知识分子等在内的统战对象,凝聚对中国共产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它各项政策措施的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凝聚共识工作。2018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政协做凝聚共识这项工作有特殊意义。这个特殊性,就在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任务是最广泛地团结联系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凝聚共识,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这种统一战线性质的工作,既不能采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办法,也不能采用一般群众工作办法,我们叫做特殊的群众工作,就是通过求同存异、合作共事、平等协商、交友联谊,同他们团结起来、联合起来,为大目标而奋斗。其它部门当然也要做凝聚共识的工作,但工作特点、方式方法与统战和政协工作是不同的。

六、如何在基层中发挥好凝聚共识和政治协商

凝聚共识是政协协商民主的“中心环节”和独特优势广泛凝聚共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市县政协必须发挥好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作用,不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基层政协工作中往往存在着把委员履职等同于对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的现象,而忽视了政策宣传、社会引导、助推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政协委员建言资政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社会凝聚共识同样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政协委员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联系面广、贴近基层,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另一方面政协不是决策机关、不是权力机关、不是行政机关,位置超脱、人才荟萃,能更好地实现民意输入与政策输出的良性互动,达成最大共识。市县政协应充分发挥最贴近基层、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优势,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以党的正确理论凝聚人心,在基层形成广泛政治共识,实现新担当。

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履职为民。在调研视察中凝聚共识,委员们要带着问题、带着政策下去,深入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汇总群众的意见诉求,通过政协平台集中反映、推动解决,既畅通渠道,也缓解了矛盾,增进了团结。在协商议政中凝聚共识,鼓励委员与党政部门互动交流,委员们不仅要“会听”,还要“会讲”,只有把群众不了解、不清楚的政策弄明白,才能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好、推动好。通过协商议政,把过去工作中认为“不可能”的变成“可能”,这就是一个共识逐渐凝聚的过程。一要聚焦中心工作凝聚共识。市县政协要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聚焦中心大局,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凝聚共识、建言资政。二要坚持民生优先,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凝聚共识,紧紧围绕民生实事开展协商,积极建言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升城市宜居度、居民幸福感。

强化委员队伍建设,提升凝聚共识工作成效。在参加社会活动中凝聚共识,政协委员不是凝聚共识的末端终点,而是中间节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委员让所联系的群体凝聚起共识。因此,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界别群众,正面发声,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让每位委员都成为宣讲员,通过言传身教增进更大范围的团结,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力量。一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协委员队伍。市、县政协要加强对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凝聚委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共识,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共识,对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共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凝聚共识。市、县政协组织只有集中主要精力,聚焦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凝聚共识,建言恰如其分,符合发展所需,才能得到重视和采纳。

搭建载体创新制度,让凝聚共识有依托、能发力。一是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在提案和社情民意中凝聚共识,要发挥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作用,紧扣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了解社会各界利益诉求、收集各方意见建议、提出改进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市县政协组织要结合基层协商民主实践,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积极建阵地、搭平台、拓渠道,让凝聚共识有载体有依托。通过举办委员学习、委员讲堂等形式,组织开展具有政协特色的学习宣讲活动。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凝聚共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市县政协在做实“线下”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做好“线上”的工作,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通过政协网站、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三是建立机制凝聚共识。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机制,是确保政协凝聚共识职能落实到协商民主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根本保证。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让凝聚共识赢人心、增动力。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市、县政协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发展方面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落实。一要始终把广泛团结群众、凝聚更大力量作为重要任务。二要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

 语:人民政协做凝聚共识工作的目标要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一方面是针对统战工作的特殊规律说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现实情况说的。从总体上看,各级政协凝聚共识的工作还相对薄弱。有的党员委员对在政协工作中肩负新的政治使命缺乏深刻认识和应有责任感;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忽视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只要荣誉不想干活;有的政协党组织,对如何提高党组织在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力和影响力,如何加强对党员委员的教育管理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等。这都说明,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亟待加强。

一是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履职的主要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市县政协组织要坚持把凝聚共识作为主要职能,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一起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二是始终坚持同心建言资政、同向凝聚共识,让“双向发力”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和“加油站”。市县政协组织要正确认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凝聚共识工作是提升建言资政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建言资政水平是实现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市县政协组织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高质量履职尽责展示新担当新作为,在建言资政中凝聚更大范围的共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2019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习近平,2017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

[4]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J].黄健.文史春秋.2019(10)

[5]化初心为恒心化使命为担当 努力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J].沙顺喜.中国政协.2019(22)

[6]论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J].张峰.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9(04)

[7]毛泽东对确立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的历史性贡献[J].赵连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06)

[8]专门协商机构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J].姚俭建.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9(04)

[9]新时代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功能特色[J].程竹汝.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9(04)

[10]西柏坡时期在人民政协诞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张同乐,史宝强,王冠军.中国政协.2019(22)

[11]提升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质量的路径研究[J].冉泽炳.重庆行政.2019(06)

[12]做到“四个结合” 更好凝聚共识[J]. 苗王君.协商论坛.2019(11)

[13]论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J]. 张峰.中国政协.2019(23)

[14]新华网、人民日报网、全国政协网站、广东省政协网等

 (龙川县作家协会  罗文玲  康兆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