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总第380期)
政协河源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4月14日
关于规范城市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哈啰出行”“美团”“人民出行”“青桔”“小彬出行”等多家企业共享电动自行车在我市相继投放使用,满足了大众近距离出行需求,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使用者行为不规范,存在暴力拆锁、破坏支付二维码、随处停放、不遵守交通规则、多人共骑一车等行为,影响城市形象和交通安全;二是准入机制不健全,共享电动自行车市场准入门槛低,自行车投放过多,无序占用公共空间,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三是维护保障缺位,运营公司很少对共享电动自行车进行安全检测和维修,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明晰发展定位,严把“入口关”。首先是对企业的准入严把“入口关”。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要科学限定经营主体数量,对全市共享电动自行车实行总量控制,从而提高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率、经营主体的盈利率,实现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其次是对用户的准入严把“入口关”。规范用户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准入机制,对因不当使用或故意破坏等造成电动自行车设备损坏的用户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严把“服务关”。城市管理部门要迅速制定共享单车管理细则,明确经营主体的管理责任,严格把控车辆的合格性、安全性,并定期维护。同时,根据市民需求及科学布点需要,合理划定停车区、禁停区。
三是加强制度完善,严把“管理关”。实施“制度+监管”的管理模式。一是建议城管、交运、环卫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监管,提高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精细化水平。二是关联社会征信体系,对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使用者发送信息提醒,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处理,违规行为将录入征信体系,使“受众群体不敢违”。三是探索环卫工人有偿参与停放车辆归位和志愿者、社区网格员自愿参与停放车辆归位相结合的方案。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严把“出行关”。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官方平台以及公益活动等方式,以“文明骑行、规范停放”为主题引导市民文明出行。运营企业可通过APP弹窗方式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和“文明骑行、规范停放”提醒。
(市政协委员易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