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要闻
察民情解民困促和谐——市政协2013年工作亮点回眸之二
2014-01-05 08:04:00    来源:本站编辑

察民情解民困促和谐

——市政协2013年工作亮点回眸之二

市政协主席龚佐林率队调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1月3日,见到源城区东埔街道办事处的高莲小学校长王伟强时,他一脸的喜气,因为他任职的高莲小学新规划已经基本确定,高莲小学即将迎来大发展机遇。而在此前,面对校园面积狭小、生源大量流失等情况,王伟强曾一筹莫展。一切的改变源于市政协编发的一期《社情民意》。

   2013年9月,市政协委员赖弥平在调研活动中获悉,位于东埔街道办事处东埔村高岭顶的高莲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74年的公立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小、缺乏硬件,虽然处在多个大型楼盘附近,但由于学校条件差,生源急剧下降,在校学生仅有100多人。而随着多个大型楼盘建成,当地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随后,赖弥平把调研结果反映给市政协有关部门。

《社情民意》成"下情上达""直通车"

   2013年10月8日,市政协编发的第141期《社情民意》,内容为赖弥平写的《关于加快改造扩建源城区高莲小学的建议》。这一期《社情民意》引起市长彭建文的重视。彭建文在《社情民意》上批示,要求市教育局和源城区抓紧规划,早日实施。2013年12月12日,彭建文到源城区调研城建和教育工作时,再次提出要加快高莲小学的建设步伐。

   1月2日,高莲小学5年级学生吴程娇听说学校要扩建了,十分高兴。原来一直因为学校没有好的操场,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吴程娇表示,希望学校早日建成,她可以像其他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在宽敞漂亮的操场上上体育课。

去年以来,市政协发挥《社情民意》"下情上达"的"直通车"作用,全年编发《社情民意》26期,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及时批示和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解决。

委员提案历年最多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资金扶持力度"、" 加强我市水资源环境保护"、" 加快我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这些都是政协河源市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

   市政协委员孙宇红、张志勇、刘东斌在去年年初提交的《关于加大社会组织培育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中写道:"我市社会组织发展相对较慢,数量较少,2012年全市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809家,其中市直314家,相比珠三角地区,如深圳5094个、中山1571个、惠州1466个等,差距较大。按照省要求,到2015年要实现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5个以上的要求,我市社会组织总量需达约1900个,年均增长需达35%。因此,建议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参与社会管理……"。

   这份提案在办理过程中,获得民政局、财政局、社工委等市直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对这一提案办理提出以下四点意见。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将社会组织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建立社会组织扶持资金竞争分配制度;四是争取设立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专项资金。

   翻开政协河源市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们提交的233件提案,政协委员们关注河源建设的情怀跃然纸上。一份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提案、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化作了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具体行动,推动发展中的河源稳步前行。

   市政协提案委负责人表示,政协河源市六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委员提交提案233件,经提案法制委员会审查,立案223件,作为委员来信处理的10件。其总数较上年大幅度增加,比六届一次会议翻了一番还多,是我市政协历年来收到提案最多的一个年度。提案主要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7个提案被选为重点提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政协党组成员挂案督办。对重点提案,市政协邀请主提案人与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商讨解决方案。在市委、市政府和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下,立案的提案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复完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政协委员对办复提案的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市政协还参与了市委、市政府颁布的《河源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的调研起草工作,推动了提案办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提案的办理落实,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改进党政部门工作,推进各项改革,推动河源振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协委员全年捐资5761万元

   2013年12月14日,市政协在河源中学举行"希望班"助学金发放仪式,向受资助的50名河源中学的贫困高中生每人发放2000元助学金。

   "河源中学希望班"是市政协委员"捐资助学、奉献爱心"活动的一个缩影。市政协委员在河源中学高一年级资助50名优秀贫困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期2000元,连续资助3年。据悉,这些资金全部由市政协港澳委员捐献。

   去年以来,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还积极参与我市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当年"8·16"洪灾发生后,市政协及政协委员迅速行动,慷慨解囊,捐资赈灾,捐款累计超过400万元。

   同时,市政协开展"阳光助学活动",给予60名单亲特困家庭子女学费资助。市政协继续联系香港"摘星计划"在河源资助16名贫困大学生。

   据统计,过去一年来,市政协委员共捐助我市公益事业资金5761万元。政协委员中涌现出一大批扶贫济困好人好事,如朱日杨委员获得"中国好人"、"广东好人"荣誉称号。王光生委员、朱日杨委员、邝照光委员的企业被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双到"活动中,市政协机关筹资75万元,帮助挂扶的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发展生产、整治村容村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