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全力服务河源高质量发展大局!
1月30日举行的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6名市政协委员围绕镇域经济、飞地经济、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老年医学科建设、茶产业供应链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服务河源高质量发展大局。
关键词:镇域经济
打造重点镇产业集群
镇街是连接城市的节点和纽带,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委员姚家芳建议,河源要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市领导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镇产业集群,以重点镇带动周边镇连片发展,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她建议,在各县区按工、农、商类型各选取1-2个产业发展重点镇,明确产业发展侧重点,并以这类乡镇为中心,带动周边乡镇,构建相应产业集群;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深入挖掘用地潜力,确保镇级产业用地“有保障”;进一步强化镇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百千万工程”青年职业技术人才落户镇街,提升镇街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为镇街聚人气;进一步优化镇街绩效考评,激励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关键词:飞地经济
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助力河源绿色崛起
近一年多来,我市与深圳就发展“飞地经济”进行多方探索与实践,寻求解决深圳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和我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发展“飞地经济”,助力河源绿色崛起?委员孙迪建议,要坚持高位谋划推动,进一步加强两市政府层面及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充分利用两市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共同协商“飞地经济”重大事项,促进对口帮扶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同时,孙迪表示,河源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以我市现有产业园区(含县区的园区)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飞地园区建设成为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的增长极。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全力提升服务,为企业设立和生产经营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国省干线网络,提升通行服务能力及安全水平。此外,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开辟“孵化在发达地区、转化在后发地区”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引流创新人才与科创资源、实现研发与生产跨地区联动。
关键词:农文旅体融合
以户外运动为“引擎”,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河源拥有一流的生态资源,文旅产业融合业态丰富。委员胡青松建议,依托全市生态山水资源,进一步挖掘县区传统文化,以户外运动为“引擎”,发挥“户外运动+”联动效应,将各县区农优产品、景区民宿、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串珠成链,全面提升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广东户外运动高地和湾区游客体育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复合功能的“后花园”。
他建议,河源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各县区统筹规划并构建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体协调”的现代乡旅产品体系;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统筹策划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并主动对接湾区城市,加大对河源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和品牌宣传与推广;大力培育“户外运动+”新业态,将活动带来的流量转变为农文旅消费的“留量”,促进我市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关键词:生态环境
加快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虽然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委员雷宇建议,要加快河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还河源市民“一片净水”。
雷宇建议,要集中力量更细致更全面地摸清污水管网等设施的底数,掌握管网总数、空白区分布以及混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亟待更新修复的数量。在摸清管网底数的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尽快补齐各类短板,加快完善污水收集体系建设,确保河源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同时,要强化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以河湖长制为载体,加强排查、管控和监督检查力度,紧盯整改,对偷排、漏排等恶意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予以打击,在社会上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医疗
适应老龄社会到来,推动老年医学科建设
“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比远高于国际上的划分标准,且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口也大幅增加。对于这类群体的长期照护,社会需求在不断增长,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为迫切。”委员林潮炫建议,进一步开展老年医学科发展调研,全面掌握全市老年医学科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为老年医学科发展“把脉问诊”“寻方问药”,推动老年医学科建设。
林潮炫建议,加强“老年病科”的建设发展,推进三级医院于2024年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或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发挥中医药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加大中医药服务供给;推动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通过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为老年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安宁疗护、中医服务等上门服务。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
加快供应链建设,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茶产业组织模式尚不完善,生产经营分散。”委员邓涛建议,搭建河源市茶叶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茶产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将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物流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整合,内容包含土地流转、茶园种植、技术推广、冷链物流、数据营销、采供对接、支付交易的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交流与交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邓涛表示,河源推动搭建茶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将有利于提升整个茶产业链的效率,还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与消费者购买力,从而形成产、供、销正循环的生态。通过茶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运营,能更好的推动我市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