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要闻
谈感受、献良策、谋发展!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
2024-02-01 09:02:36    来源:本站编辑

谈感受、献良策、谋发展!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

 

1月31日,参加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各讨论组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聚焦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绿色崛起、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言献策,大家谈感受、讲想法、提建议,共谋发展大计。

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河源“绿色名片”

“好山好水出好酒,酒产业是河源实现绿色崛起的好载体。”市政协委员何伟国分析认为,河源拥有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及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完全具备成为大湾区“酒瓶子”的发展潜力,而且酒产业生态友好,产值大附加值高,上下游带动能力强。他建议,河源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当下国内酒产业发展机遇,打造成为大湾区的酒产业基地,成为大湾区的“酒瓶子”。

五指毛桃产业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色。“五指毛桃是河源人民最喜爱的食用药材之一,五指毛桃鸡更是河源最著名的预制菜品,是游客到河源必买的特产之一。”委员张源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重视五指毛桃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我市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更能将我市五指毛桃产业打造成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继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全国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培育“新农民”

为乡村持续发展“造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农民”这一群体应运而生。委员谢伟建议我市各级各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挖掘典型故事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现代经营理念、新型智能技术等。同时,政府在人才政策的倾斜上要切实给予人才发展和实践机会。

委员蓝锦浪建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对村集体、村民的扶持,不仅要提升硬件设施,还要通过人才、理念、管理等软件的投入与配备,为乡村的持续性发展建设“造血”系统。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加大中医药普及力度

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一直是群众关心的民生焦点。委员林潮炫建议,要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引进优质卫生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委员黎文明建议要加大引进、培养中医药人才;要加大中医药宣传、普及力度,如通过下乡义诊等方式,提高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市中医药的技术进步。

就中医药在基层的普及和应用方面,委员李国军认为可以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培训和推广。具体来讲,可以降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招聘门槛,加强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完善中医馆建设,进一步推行“医联体”的模式,扩大“医联体”的医院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

“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委员曾险峰建议,通过整合我市中职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采用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模式,大力开展我市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为推进卫生强市、健康河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注青少年心育工作

杜绝校园欺凌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都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委员白娟建议要进一步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体系,加强家校社联动,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阵地、社会为平台,整体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工作体系;要实施全覆盖心育服务工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活动,全方位营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浓厚氛围。

委员王云全建议各中小学可以设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家校社多方联动,广泛开展专题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普及防治学生欺凌知识和反欺凌技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营造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健康成长的氛围,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委员曾惠华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统筹校企合作上要细化相关政策措施,不仅要牵线搭桥,还要有资金保障,在项目落地、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回到顶部